3531
之前做了一个关于企业作妖的,这次我们就来做一个针对个人的,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应该给他们一次改过的机会,但站长想说,心理阴暗的人不会因为一次惩罚就光明,帖子内不涉及个人详细信息,所有信息均收集自互联网都说互联网没有记忆,过段时间就会忘记了,或许仅凭站长自己的能力微乎其微,但站长仍然希望这些事情不应该被忘记!
更新时间
网名
事件
2023.09.10
李佳琦
李佳琦在直播间带货花西子眉笔时,因网友表示79/支眉笔价格过高,李佳琦表示:“不要乱说,眉笔一直79,国货很难的,有时候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2023.06.05
张微( 微博 )
6月4日,四川大学张薇在地铁上看到一位头戴帽子的大叔拿着手机在拍照,她认为这是“地铁偷拍”,后通过警察调解后虽然表面上不追究,但事后仍将相关视频放到网上并对大叔进行了人身攻击。
2023.04.28
杰克辣条(B站 微博)
虐猫当事人徐某辉(杰克辣条)对猫拔指甲、铁签穿刺、火烧、拖行踩踏,捆绑在树上活活肢解,折磨超一小时。其还自称曾长期大量捕捉流浪猫后残忍虐杀,并拍摄虐杀视频上传网络进行炫耀、贩卖
2023.04.28
曲某婷(微博)
曲某婷母亲张某杰在2009年操控员工安置费,致使1000多万元至今未归还,从2009改制开始,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一直未交,甚至霸权主义遣散在职员工,只给了很少的遣散费,工作了20年的老员工,遣散费却还不到2000元。这些工人失业后,生活困难,据说,在这四百多名遭到解聘的员工中,还有一人因患病无医疗保险治疗,最终选择上吊自杀。
2023.04.28
北极鲇鱼(深圳前交通局局长钟某之女)
高调炫耀自己移民,”钱都是韭菜供的“”中国人支性难改“”家有9位数“”小蜘蛛“等言论,体现出钟女士一副高人一等的傲慢姿态。许多网友认为其言论不仅炫富,还涉及贪腐和侮辱国人问题。遂翻看其历史动态,真是毁三观!”家里没有厅级干部不配骂我“”感觉贪了“”肥猪只配吃泔水“
0
0 529天前
1250
3740
原文转自:鲜枣课堂 作者:小枣君“究竟怎样做,才能在通信企业获得更快的晋升?”上面这个问题,小枣君在知乎上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更通俗的版本:“我究竟怎样才能更快地当上领导?”这是一个有点功利但却非常现实的问题。现在房价这么高,职位晋升往往意味着收入增长,对年轻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况且,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人渴望升职,往往说明他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希望获得更大的权力,创造更大的事业。然而,对于这个问题,小枣君自认为是没有资格进行回答的。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我的职场之路并不成功,工作了十多年,也只当过一个小科长。不过换个角度来说,虽然我没有成功的经验,但我有失败的经验。也许,经验的经验更有价值呢?今天,索性写一篇职场失败复盘,送给有缘人。▉ 年轻人一般工作多久,会迎来晋升?现在的企业都讲究年轻化,提拔年轻人的速度明显加快。一般来说,校招新员工进入职场,6~12个月的时间,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个人能力印象就已形成。技术是否OK,做事是否靠谱,人品是否过关,属于内向型还是外向型,哪方面能力强,哪方面能力弱……所有这些,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评判。后期,这个员工如果想要扭转领导或同事对自己的印象,会非常困难。18~36个月,第一拨优秀的年轻人,开始成长为部门业务骨干。30~48个月,迎来第一次的基层管理干部选拔。基层管理干部的常见职务,是经理或科长。通常来说,会带领一个10人左右的小团队。一般情况下,外地项目现场的晋升速度和频率,会明显快于总部。尤其是海外项目,晋升更快。因为海外人员流动大,老员工待久了就会考虑回国,需要年轻人不断地接班。值得一提的是,海外管理职位的“含金量”可能比国内更低。尤其是项目线的职位,项目结束,可能就没了。不像国内的行政线职位,部门的成立和解散几率小一点。我回忆了一下,我入职后直接去的海外,大约是1年左右,就成为项目现场的技术经理,算是小团队的负责人。入职后大约4年,当上科长,算是正式的管理岗。基层管理岗位虽然职级低,是个“芝麻绿豆官”,但非常锻炼人。一个人的管理风格,基本上形成于这个阶段。一般来说,想要晋升更高职位(科长升部长),必须在基层管理岗位锻炼至少3年。根据我的观察,80%的职场打工人(包括我),职业生涯止步于这个层级。再往后发展,职称(职级)提升容易,但是管理职位提升很难。管理干部晋升,基本上是“十里挑一”同样是因为管理团队年轻化的趋势,当代企业晋升中层干部的年龄红线也在不断下降。现在,如果35岁还没晋升中层,后面的希望会越来越渺茫。这也是35岁中年人焦虑的一个主要原因,职场发展到了天花板,干不过别人,被变相淘汰。再往后是高层。这个级别我没有见识过,就不瞎哔哔了。等我退休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有机会写写。总之,在讲武德的情况下,年轻人争取晋升要趁早,越年轻后面越有优势。传统那种“熬资历、排顺序、等位置”的方式,反正在私企是越来越少。▉ 职场晋升的依据,究竟是什么?说白了,就三条,一是能力,二是业绩,三是背(guan)景(xi)。先说说能力。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XXX的能力不行。” 什么是能力?能力是个非常虚的概念。所谓技术能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都叫能力。新员工“八大基础能力”不同的公司、不同的领导、不同的岗位,对能力的要求不同。而且,对能力的评价标准也不同。以前我担任能力提升总监的时候,行业里有个逼格比较高的东东,叫做个人能力色谱(矩阵),我也搞过一个。技术人员能力色谱除了色谱之外,还有非常详细的能力评价标准:可以看出,大公司对员工能力标准的要求,是非常细致的。公司的HR,往往依据这样的标准,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提升员工的能力。有些企业依葫芦画瓢去仿照,却无法落地。这和公司管理水平与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对一个人的评价,是一个很动态很主观的过程。每个人内心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每个岗位对能力维度的侧重也不一样。如果掺杂一些“人情世故”在里面,就更难落到实处。主观评价的方式(包括现在很流行的所谓“360° 环评”),最后就沦为形式主义,甚至利益交换。很多时候,所谓能力评判,其实就是领导的一句话。而领导的这句话,通常来源于对该候选人长期表现的综合主观判断。换句话说,就是:“领导心里有杆秤。”再看看业绩。业绩这个东西,某种程度来说,是能力的一种体现。但是,业绩并不完全看能力,也看运气和选择。很多新员工在选择片区或项目的时候(如果有机会选),很喜欢选择轻松和舒适的地方,选择“比较闲”的项目。如果你想要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建议不要这么做。越大的项目,越重要的项目,公司各级领导的关注度越高。你如果表现出色,时不时做出点成绩,或者得到客户的表扬,很容易被领导看到,留下好印象。此外,大项目的工作压力大、要求高,厉害的同事很多。你参与到项目之中,个人的成长速度和资源积累速度也快,升职的机会也大。想要快速晋升职位,千万不要去边缘岗位。一定要争取去赚钱最多的部门,去最核心的主力业务科室。边缘岗位一般是“养老岗位”,虽然很悠闲,但不在后备管理干部选拔范围之内。这种职位,一般属于老员工的萝卜坑,新员工不要去碰。▉ 如何看待“关系”和“站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职场往往是最险恶的江湖。现在很多企业的内部晋升,遵循这么一个潜规则:“基层看能力,中层看站队,高层看政治。”也就是说,你的业务能力,决定你能不能当个小领导;你的站队能力和关系网,决定你到底能爬多高。这是职场文化的现状,不仅是华人企业,老外的公司也是如此。只不过,华人企业(儒家文化?)好像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一个人如果过于理想主义,很难在商业职场环境下生存,更别提晋升。如何经营人脉和关系网,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小枣君在这方面直接抓瞎,也没资格进行分享。唯一我想说的是,在职场上,站队不仅是能力问题,更是运气问题。十多年的职业生涯,我也算见识了不少“职”海沉浮。今天还风风光光,第二天就人走茶凉,常有的事。有些人,完全把自己的前途押宝在站队上,没有锻炼自己的能力,也没有把握住关键资源,甚至关系网络都维持得不好。一旦靠山倒了,自己对新领导没有价值,很快也就凉了。 在通信行业的职场,岗位调动非常频繁。领导在一个岗位待久了,可能遇到晋升,也可能遇到轮岗。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看他能不能带你走。如果能带,固然是好。但大部分情况下,是不能带的。这个时候,之前麾下的干将,就要考虑自己的价值和去处。通常来说,新来的领导会优先选用自己喜欢风格的下属。但是,如果老骨干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他也不敢轻易撤换。说白了,还是那句老话,稀缺性产生价值。一个人,要想办法让自己不可缺少,地位才会稳。没有价值的人,怎么拉关系或站队都没用。▉ 通信人职位晋升的最大瓶颈是什么?通信人很多是理工科出生,技术上都比较强,业务也熟练。但是,在管理理论认知方面,非常欠缺。技术派,喜欢用业务和技术能力来树立管理威信。并且,他会认为,业务和技术能力是自己晋升的唯一因素。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对的。业务和技术能力强,并不等于管理能力强。恰好相反的是,业务和技术能力最强的人,往往在管理能力方面很弱。但是,业务和技术能力差的人,肯定当不了领导,无法服众。所以,通常来说,业务和技术能力排在前25%的人,就有了管理岗位的竞争资格。管理是一门学问,是研究人性的哲学。很多人,工作了几年,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然后就说自己懂管理。这是不成熟的想法。他们的野生管理经验往往缺乏理论的指导,无法发挥更大的价值。如果能够系统地进行管理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一下组织能力提升和团队运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当年我从公司离职之后,听了很多管理学的课,收获就非常大。以前想不明白的问题,就想明白了。以前总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系统地学习了管理学之后,才找到了原因。我觉得,如果在职的时候能学一下管理学,我的职业生涯应该会走得更远。现在很多人去考MBA,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你如果真正想学东西,就会发现,相关的书籍和课程很多,完全可以自学。偶尔听听专家的线上或线下课程,足够了。MBA,更多是镀金,年龄越大,越没有必要去学。很多人学MBA,是为了混圈子,经营外部社交关系网络。我前面说了,社交关系网这种东西,你如果对他们没有利用价值,他们也不会帮你。▉ 通信人最容易犯的管理错误是什么?在管理方面,通信人(包括所有理工科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不懂得分工和赋能。自己拼命干活,累得半死,感觉像是体恤下属,觉得下属会很感激,团队会更稳固。实际上,这种做法无法让下属承担更大的压力,得不到锻炼。从长远看,是害了下属。俗语有云:“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用孙子的话说,就是:“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掌兵可以有仁爱之心,但是切忌仁慈过度。如果当严不严、心慈手软、姑息迁就、失之于宽,就会导致“不能使”、“不能令”、“不能治”,领导者丧失领导能力。作为管理者,切忌优柔寡断。总想着要当老好人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管理者的。我对自己最大的评价,就是过于优柔寡断。还是那句老话,管理问题其实是人性问题。对人性的理解越深刻,管理的水平就越高超。▉ 是不是管理者必须强势?强势并不是成为一个领导者的必要条件。但不可否认的是,越强势的人,在管理上会越有优势。男性管理者建立管理威信的方式很多,例如业务能力、人格魅力等。相比之下,女性管理者非常吃亏。女性管理者通常很难通过业务能力得到认可,更多时候需要借助强势的态度,建立管理威信。截至目前我接触到女性管理者,都有明显的强势性格,做事情杀伐果断、雷厉风行。如果不这么做,她们很难赢得认可。职场对女性的不公平,所言非虚。▉ 职场晋升,有什么小窍门吗?我个人反正是没有什么小窍门。如果有的话,我也不至于此。有一点建议可能会对大家有用,那就是一定要敢于把握时机。通常来说,在本部门一边奋斗一边等待,是常见的晋升方式。然而,有一个更容易的晋升方式,就是跳动晋升。跳槽是一种。还有一种,如果公司成立新部门、新项目,需要管理人员。这个时候,就应该慎重思考,然后看看是否要把握这样的机会。有人面对机会会退却,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其实,最后你会发现,上去的那个人,还不如你。长时间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人的能力得不到增长,激情也容易消退。时间久了,职业生涯就走进了死胡同。所以,我个人建议,同一岗位不要工作超过五年。如果升职无望,就要积极寻求转岗或跳槽机会。如果领导不器重你,那么也果断离开吧,不要浪费生命。 ▉ 是不是一定要“往上爬”?其实,当不当领导这种事情,并不是强制的。很多人的性格,他就不适合当领导。我相信,很多人也不喜欢当领导,只希望走技术路线,踏踏实实钻研技术,专注业务。但是,中国的社会环境,就是重官轻工。亲朋好友都觉得,当官好。一辈子做打工人,太没出息。企业在待遇方面,也明显偏向管理干部。打工人不仅在地位上比较弱势,在职场上也得不到足够的尊重。上了年纪,还容易被“卸磨杀驴”。在这方面,我觉得整个社会应该反思,我们天天都说“工匠精神”,那么我们是否真正给了“工匠”足够的待遇和尊重?我们在价值观导向上,是否过于鼓励“当官”而贬低“打工”?好了,以上就是小枣君在职场晋升方面的一点点感悟,希望对刚入职的年轻人有所帮助。大家也不用觉得太黑暗、太绝望,现实社会就是如此,习惯了就好。在社会打拼的过程,就是不断吃亏和成长的过程。我唯独希望,年轻人能够守住心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只要心里有明灯,走再多的夜路也不会害怕。
4
0 1380天前
3327
这个故事发生在距离中国不远的某俄罗斯边陲小镇。 他在一家硬盘维修中心工作,某天一位顾客带来了一块损坏的500Gb移动硬盘,这块硬盘来自河对岸的中国店铺,价格低廉的不可思议。但这块硬盘使用起来却不太正常,如果你想拷贝一部电影到上面的话,只能播放最后5分钟。 于是他打开了这块硬盘,全维修中心的人都笑翻了,因为他们之前从没有见过这样的移动硬盘。 这块移动硬盘竟然是由一个128MB的U盘和两个大螺帽组成,之所以加入大螺帽显然是为了增加重量以让人确认这是块移动硬盘。令人称奇的是这块“移动硬盘”的容量在系统中显示的完全正确,并且据说店家为了向顾客证明这块硬盘是正常工作的,还特意拷贝了两个文件到其上,相信再认真的顾客也难免被欺骗了。 实际上这块硬盘中所带的U盘一直工作在"looped"模式,当用户拷贝大文件的时候,如果空间被占用完就自动擦除前面的空间继续拷贝,这也是为什么为什么拷贝的电影只能播放最后5分钟的原因。 再次慨叹我泱泱中华之人才济济,在此也希望诸位看官引以为戒勿要中招,也欢迎您与我们分享您的防骗高招。
0
0 1469天前
3618
在整理硬盘资料的时候发现的,之前一直想说要不要写一篇关于这些的,想想还是写下来吧,留给以后自己再回过头来看看一.名称:广告取消器作用:在自己的其他程序中加入一个注册的功能,注册后右下角的广告可以屏蔽掉,否则使用的时候会不定时出现广告
迷惑指数:★★★★★二.名称:键盘指示灯查看器作用:就是对于那些无线键盘上面看不到那三个灯的,这个软件来顶替(当初是一个朋友需要所以弄的)
迷惑指数:★三.名称:Source Time作用:预报天气、执行一些提醒任务、以及记事、查农历跟公历的功能
迷惑指数:★★★
四.名称:TTPlayer广告免疫程序作用:用于屏蔽千千静听在播放的时候右下角的广告用的
迷惑指数:★
五.名称:WEME工具箱作用:就是一工具箱
迷惑指数:★★★★★★
六.名称:Source挂机锁作用:正如其名,挂机锁
迷惑指数:无 下载地址:点击下载
七.名称:Source网络监控作用:就是一监控网络流量跟网络是否通的工具
迷惑指数:无 备注:目前已出正式版本,可至 点击访问 下载
八.名称:Source系统维护作用:跟360那些类似
迷惑指数:★★★★★★
九.名称:系统文件注册工具作用:注册dll文件跟OCX文件
迷惑指数:★★★★★★
1
0 1556天前
3756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 “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老师真的选了我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我怎么能够去?” 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啊!”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英子?” “是。”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很使我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坐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和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她看见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脚,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怕同学耻笑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正在静默的当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子儿来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她教我唱歌跳舞。 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当当当,钟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上麻渣,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那么大。如果秋天来了,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 爸是多么喜欢花。 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自来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我有四个妹妹,只有两个弟弟。我才十二岁…… 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 “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看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虽然,这些人都随着我长大没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也一块儿失去了吗?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柜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圆也”,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心情紧张地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1
0 1583天前
3749
3879
4311
原文转自:微杂志机场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它是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悬浮着的一座孤岛,一个欲言又止的逗号,千万种人生在此汇合,有一些从此变了方向,更多的人短暂相遇又彼此错过。这是个容易让人产生幻觉的地方,你会觉得自己因为这趟旅程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点不同。飞机像集装箱一样把乘客投递到他乡的时候,身后托带着的那串纷纷扰扰的无线电信号遮蔽着肉眼可见的天空。你并不真的知道那些信号搭载的信息,就像你无法获知机舱里别人酣睡时做着的梦。这些未知在遭遇恶劣天气的时候会迅速孵化焦虑,喷洒在狭促的机舱内,迄今为止很少有人能对此完全免疫。可怕的是等待,比等待更可怕的是无故浪费的时间以及由此引发的一连串的计划更改、延误。那种广泛散布的不安足以使一个温和的人怒从心头起,一个刚烈的人恶向胆边生。它是所有人,所有焦虑的叠加,或者说等量复制,这些积聚的情绪庞大到机舱都无法隔离,最后都结结实实砸在机长头上,除了不确定的天气,身体的疲累,一个机长的沉稳和酷劲都从这些焦虑中提炼而来。这算是炼金术的一种么?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几乎算得上一篇成色很好的小说(其实它是作者真正的经历),作者本人是国内某航空公司飞行员,在今年5月经历了职业生涯里历时最长的延误,虽然不是电影里那种惊险的飞行事故,但行文中到处弥散的紧张,时时刻刻的坚持和抉择都让这个故事的张力保持得非常好,飞行员当时比天气还恶劣的情绪如今仍然新鲜。关键是,那些你不知道的戏剧性的情节,那些拥挤的信号搭载的信息,在这篇文章里都有明白的解释,而文明的进步何尝不是对人类普遍经验的清醒认识?==============================================================================延误in北京地服问:“机长咱们没事吧?能不能上客?”管制员给副驾驶的答复是:“准备好才能申请,大约等30分钟。”所以我给地服的答复是:“抓紧!”【19:00】这是我们真正准备好的时间,15分钟前我们向管制员报告了准备好。提前谎报的理由无它:不求占便宜,只求不让我航班上的旅客太吃亏。在我之前已经有数架飞机连续报告了准备好,他们也许已经关好了舱门,也许与我一样报告的同时还在上客,当然还可能是刚刚落地滑入机位⋯⋯一时间扑朔迷离,这注定是一场脑力与运气的竞逐。你永远不知道对方的底牌,唯有妥协去适应当前的局面。【19:30】30分钟后我们并未等到任何消息,频率里异常繁杂,更多的飞机向管制员报告了准备好。管制员不断地回答着:“时间已抄收,等通知!”只要管制员接话稍有停顿,飞行员便会呼叫第二遍、第三遍,生怕管制员遗漏掉自己被别的飞机抢了先,直到传来管制员解释:“准备好已经收到了,刚喝了口水。”从他的声音里不难听出后半口水甚至还没来得及咽下。尽管知道管制员不容易,但在他喝第二口水前,我们还是找了个间歇残忍的插进播道询问了当前状况,答复如下:“排在第十架左右,由于雷雨天气放飞间隔加大,时间预计要两个小时。”听到这个信息后,驾驶舱内三个人的动作很一致:扶额。作为机长,我比他们还多了“掐”这个动作。“排在第十架”这句话本身并不可怕,如果天气好和机场不繁忙的时候30分钟内就能起飞。但是加上“雷雨天气放飞间隔加大”这句话就大大的不妙了:本来每2分钟就能放一架飞机,现在间隔大到5分钟、10分钟都有可能,所以再后面的的“预计两个小时”就只能是一个参考时间。同时两个小时又是一个很尴尬的时间点:如果组织旅客离机,那么呆上1小时就要重新登机,来回折腾不说,到时候有一两名旅客失踪找不回来报警的心都有!由于飞机已经是延误状态,从道义上你还不太好意思减客,凭什么只能你迟到我不能迟到啊?如果不下客就让旅客在飞机上等呢?那你就祈祷这个时间准确吧!不准的话你再祈祷旅客都是好脾气,赶上差脾气旅客再祈祷当前的状况一定是个梦⋯⋯总之,雷雨天气变幻莫测,有可能雷雨云团中突然露出一道缝隙,管制员找准机会连续放出四五架,你的时间就提前了;也有可能雷雨把机场封得越来越牢使得间隔进一步加大,你的噩梦就到来了!我向乘务长大致说明了延误情况,建议她在地面上发餐。乘务长明显有些顾虑,说飞机上100多名旅客,发餐到收餐需要将近1个小时。我向她展现了一个阳光般的笑容说:“1个小时吗?小意思,不用担心!大胆去发吧!”乘务长愣了一下,离开驾驶舱的时候眼神中充满着幽怨。无法预知未来的我还是老老实实做了第一次常规的机长广播:我们抱歉抱歉抱歉……大家辛苦辛苦辛苦……天有不测风云,有具体起飞时间一定通知大家!让我们在守候中期待惊喜!(本来想通过最后一句展示一下我的文学素养,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句确实不应该说……)【20:00】再次询问管制员,回答:“还需要等待两个小时。”等一下下!!之前半小时白等了吗?管制员这次解释得很详细也很耐心:南下的飞机只有一道缝隙可以穿过雷雨(注:我们的航班由北京飞往杭州,属于“南下”),但往西边去的飞机由于绕不过去也只得飞来一起挤这道缝,所以放飞十分缓慢。滑行道上还压着7、8架无法起飞。担心的事终于发生,最可恨的依旧是“两个小时”这不长不短的时间……这是延误以来第一次需要好好考虑做决策的时候,到底需要不需要全部下客?如果以结果论来反推的话,这一刻让旅客全部离机无疑是最轻松的选择。请注意:我的用词是“最轻松”而不是“最正确”。机组是轻松了,但同为民航一线的地服人员接手了这份“甜蜜的负担”之后,他们的应对情况从微博反映来看并不如想象中的理想。正所谓: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从旅客角度来说,有些喜欢下机去吸支烟歇歇腿,有些愿意在机上小憩懒得再动。无论哪种选择都不会让所有人满意,我决定赌上一把再等等这两个小时。当然,任何决策都不代表你能忽略旅客的意愿!我要求副驾驶通过现场频率叫来地服人员靠上廊桥,开始第二次的机长广播:“目前雷雨天气的发展很不乐观,预计还要等待很长时间,目前估算为两小时左右!(闭着眼不去想象旅客听到后惊呼失望的样子)这里提醒大家如果有终止旅程的旅客,请提前告知乘务人员。一旦我们有了推出时间,您再提出终止旅程很可能会使我们错过时间,为了大多数旅客的利益,那个时候我也许会拒绝您的下机要求,希望得到您的谅解。”广播之后,陆续有旅客联系了乘务长与地服办理了终止旅程的手续。我也借此机会通知油车再次补进500kg的油量以备后续的等待。这里顺便说明一下:我们的飞机是今年才从德国接回的,空调设备优良。地面空调由辅助动力提供(APU),每小时大约消耗100kg航油。而滑行道上那些启动好发动机等待的飞机每小时至少消耗800kg,想想都心疼。所以那些持有类似“航空公司明知道起飞不了,故意将飞机滑出去等着,然后等很久滑回来欺骗我们。”这种阴谋论的网友,你们可以省省心编点别的内容了。【21:00】由于一直没有起飞时间,飞机始终保持在靠桥状态,地服也偶尔会登上飞机询问当前状况,我糟糕的脸色终于令他放弃问出那句“没事吧?”转而问道:“旅客情绪还好吧?还得等多久?”我答道:“旅客情绪还好,不愿意等的旅客大都办理了终止,机上旅客应该都是迫切想飞往杭州的。只是现在放飞十分缓慢,天气情况仍然不够明朗。”询问管制员,我们的次序已排入了前五。看到一段时间内再没有旅客离机,我们通知了配载部门按照新的旅客数量及油量重新制作舱单,计算配平重心。这样做使得我们的飞机仍然保持着手续齐全随时可以推出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延误排续中算得上一种优势,而我有信心把这种优势再维持一个小时。(注:建议旅客们在飞机起飞前不要随意坐到空的座位,特别是前后排数跨度很大的空座位。 尽管现代飞机具有增稳装置和自动配平功能,但这种自动化只限于空中。在起飞前配载部门只能根据旅客的座位来计算起飞重心,飞行员通过人工调整配平轮来保证起飞时的杆量适中。倘若旅客自行更改座位造成重心差异较大,飞行员在操纵飞机抬头的瞬间有可能发生带不动飞机,或者杆量太轻造成仰角过大擦机尾。所以特别是飞机后排比较空的时候,非要换还是等到巡航吧。)此时,整个北京机场开始第一波大面积取消航班:这次取消航班主要由于一些机组上午已经执行过其它航班,由于执勤时间的限制无法继续执行后续航班。这时候如果这家航空公司在北京有驻地,有机组可换的话便会换上新的机组继续坚守等待;如果航空公司没人可换,航班就只剩下取消一途。【22:00】频率里的排队的飞机已达到了恐怖的40架以上,北京这次的雷雨连绵不绝地影响了机场近4个小时仍未消散,持续时间之久远远超出了预期。这真的应了前面机长广播里所说的SURPRISE!更加让人吐血的是:向南起飞的航班停放了!开车的人都知道,高架桥上20-30迈的速度往前移动和开不动停下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假如你车后面还坐着一群领导,你该如何淡定?我继续询问管制员停放状态要持续多长时间?管制员也很无奈地表示要看中低空那边的管制员什么时候能把飞机调开了。我相信管制员所言不虚,这片雷雨不单压住了无数起飞的飞机,而且对落地的飞机影响更甚。在签派频率就能听到空中一些航班的飞行员正在和签派员们商讨着备降事宜。我的后续航班也发生了变化,最后一段“杭-京”由于我延误过多无法回杭,于是公司从杭州调配了其他机组和飞机来执行。遗憾的是他们在杭州苦等了两个小时终于得以推出滑行,但仅仅滑行了3分钟就接到了“北京不再接收飞机”的指令而不得不滑回取消。各个航空公司开始第二波大面积取消航班:这次取消是因为有些航班的目的地机场有关闭时间,例如上海虹桥机场会在24:00前关闭,那么飞机即便现在起飞到目的地也无法落地。倒不如早早取消明早补班!取消得越早,明早补班就能越早!(注:机组需满足《运行手册》的规定休息时间,新闻中所说的航班延误是因为“机长没睡好”专业点的说法应该是“机长还不符合休息时间的规定”。)而我也打算按照原计划开始祈祷旅客好脾气了……此时此刻的我终于有些感觉力不从心,让人忧心的不再是糟糕的天气、也不是自己的精力,而完完全全是旅客的情绪。这次让旅客在飞机上等待这么长的时间在我近些年的飞行经历中绝无仅有,几年前我曾在微博上发过一篇小文《延误时机长会做些什么》,那个时候还没有CDM放行,几乎每班都是在载客中等待,无论是旅客和机组都苦不堪言,即便如此等上3小时至少也能有明确的起飞时间。我曾说如果等待三个小时还没有时间,自己一定去找管制员要个说法!可今天说法就在眼前,我却没把握它能令旅客信服。我怀着无比愧疚地心情准备通知全部旅客离机的时候,突然传来一条消息——西边的雷雨开始消散了。【22:30】频率里再次繁忙起来!管制员们开始尝试能否让南下的飞机从西边离港,他们不停地询问着排队靠前的飞机:“如果起飞后先飞向郑州再回转,油量是否满足?”飞行员们此时也犹如打了一剂强心剂般的计算着、权衡着……我在这个时候拿起话筒做了第三次机长广播:“女士们先生们,我是本次航班机长,我猜可能大家已经厌烦了这个声音,毕竟前两次的广播都没有给大家带来好的消息。在飞机上等待三个小时确实不太容易,大家急躁的心情我们机组非常理解,我把目前的状况向大家交代一下:我们的飞机现在已经排到了前五架,如果正常情况下我们随时可能推出飞机。但是由于南面的雷雨天气持久不散,这个方向近一段时间都没有飞机起飞。北京机场已有很多航班陆续取消,有些因为机组的执勤时间面临超时,有些由于目的地机场将要关闭。我们机组目前没有超时的问题,精力充沛请大家放心,杭州机场拥有双跑道也将保证24小时的开放。我们机组现在所能做的就是陪大家一起等待,等待天气转好后安全的将大家送至杭州。据空中飞行员反应,天气目前已经开始好转,请大家能再坚持一下,我们的乘务员将尽所能为您服务,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广播之后,乘务长说后面有些旅客让她转达理解和谢意。然而,这并没有让我的心情变得轻松。如果我站在乘机人的位置,恐怕更多的心思是郁闷与无奈,随着时间的不断延后,留给理解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小。西边的雷雨散了,可我依旧不知道那南边的还会久吗?【23:30】就在我们与管制员沟通时,乘务长要求进入驾驶舱。她说:“后面有一名稍胖的旅客说他身体不好,血压高,需要休息,明早7点还要服药。”也许是等得时间太久了脑子僵硬,我一下子没得出要领,“所以?”“所以他说自己需要好好地休息!”乘务长又强调了一遍。“他的气色如何?意思是需要下机休息?”我继续问道。“看他气色正常,安全员也这样问他是否需要下机?那人说安全员这样问是在威胁他。”“你再好好打听一下他的目的,耐心询问一下他的需求,我这边再问下管制员有没有具体时间。”该来的事情迟早会到来,宣泄口一旦找到全部下客清舱就成为了必然,只是我的时间来得及吗?我们再次询问管制员的放飞状况,管制员回答说我们的排序是在前面,但是之前有5架滑行道上的飞机陆续地滑回补油,这5架如果都同意走西线继续执行航班的话,我们必须排在他们后面。这样的安排无可厚非,倘若再把滑回飞机的位置排到队伍后面,显然对他们机上的机组和旅客是不公平的。与此同时我们联系了现场频率,询问了是否能提供医生上机量血压?现场告知可以,不过需要当事人自费,大约200-300元。我急忙将这一信息反馈给乘务长,并通知地服协助我们协调工作。乘务长再次进入驾驶舱时的心情比之前要急迫得多:“机长,您能不能再广播一下。那名旅客带头要求赔偿,很多乘客赞同,闹得很凶!”我无奈地开始做了第四次广播:“虽然南边的雷雨还没有完全退去,但西边已经逐渐晴朗。管制员们已经为我们从西边绕飞努力做着准备,目前我们可以先飞向郑州再转回杭州,尚需等待管制员的指令。有很多旅客询问赔偿问题,毕竟延误了这么久,作为机组我本人也很希望能得到一份赔偿,航空公司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这件事,我在这里可以把我所知道的向大家介绍一下:针对我们公司的规定,如果由于天气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并不在赔偿范畴;如果是非天气原因,延误达到4个小时可以进行相关的赔偿。也许有的旅客觉得这并不公平,您有权利和地服人员去交涉,只是这恐怕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为此耽误我们的行程。如果可以,我希望您能够到达杭州后再做此项工作,以免影响目前渴望休息和尽早飞回杭州的旅客。我们机组从下午一点多开始执行航班,从晚上七点一直陪伴大家等到了现在。按照规定,我们的执勤时间最晚可以等到凌晨4点钟起飞,在4点钟前我们都会咬紧牙关等下去。乘务长反应已经有个别旅客出现了身体不适,如您需要下机休息或就医请务必告知我们,如果您可以同我们再坚持一下的话,我一定在半小时内对离场时间给大家一个回馈。对于其它疑问,相信我们的乘务人员也会尽所能去回答让大家满意,谢谢。”我无力地放下话筒,乘务长进来报告:那位客人已经不闹了,说再给我们半个小时的时间。副驾驶问我:“半小时我们能有时间吗?”我回答:“如果没有,就只能下客了。不知道这是否是他们想要的结果。”【24:00】管制员回答滑回的5架飞机均要求从西线离港,所以我们预计至少还要一个小时。这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5架飞机的决绝,都回来补油了还能不走吗?意料之外的是怎么还要等这么久啊!我意识到“大势已去”,通知了现场人员组织下客,那一刻我的心情低落到了谷底。而此时地服走了进来对我说:“机长,您看能不能不下客?签派说正在帮忙协调马上能走!”我一腔邪火正无处可发,大声地对地服叫嚷着:“之前公司让我赶着回杭州继续执行下一个航班的时候,我请求他们协调,他们答应了却没有任何回应;后来等啊等,我的休息时间快赶不及明天下午航班的时候,我请求他们去协调,他们答应了又没有回应;现在我要求下客了,他们主动要求去协调了?我怀疑他们是否有这个能力!前面五架飞机都补完油滑出了,你告诉我他们怎么协调能把我调到前面去?你转告他们尽快去协调吧,我先下客了,如果协调下来时间我马上把旅客接回来成吗?”地服没再说什么,转身而去。望着她同样劳累的背影,我为自己之前的脾气感到有些后悔,超长延误的重压我们机组已经尽力扛起得够多够多,请谅解吧。在旅客离机之前,我做了最后一次广播:“很抱歉的通知大家,由于具体起飞时间无法敲定,我们还是组织大家离机,希望大家能在候机楼好好休息。后续航班是继续执行或是取消我们要等待签派的通知,但我们的承诺依然存在,只要有希望我们一定会尽力申请保留航班飞回杭州。非常感谢与大家共同度过的这段时间,大家的配合令我们感动,谢谢。”放下电话,我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副驾驶问我:“终于轻松了?”话音未落,乘务长开门进来说:“机长,有7个人不走!”“哦?如果愿意留在飞机上就留着吧,不用过于勉强。”我不以为然。“不走的就是刚才那个‘胖子’和一起闹的几个人啊!”我已苦中带笑:“那你去问问他们有什么要求没有?”一会,乘务员回馈说:“他们担心下了飞机航班就会取消,没地方再去要说法所以不肯走。现在几个人闭眼睡觉了!”“是该好好休息了。”我答到。旅客休息的这段时间,我们机组并未停歇!我先询问了签派对航班的建议,并要求尽量保留航班,我深知这班若取消对旅客意味着什么:一旦这个航班取消,即便按照最短的休息时间去休息,补班也要制定在明天中午左右。由于今晚取消的航班太多,明早补班与正版交织一线势必再次延误,如果本机旅客无法顺利改签的话也许会足足耽误一天。那我到目前所等的5个多小时就变得有违初衷全无意义可言了。另一方面我通知了油车再次补油,这次干脆直接补进5吨油!任你滑行道上再排队等候、任你起飞之后往西绕飞多远,往北往东绕我都不怕了!望着副驾驶略有疲惫的面容,我要过了操纵权:“这么晚了,这个起落还是我来吧,下次换你!”我脑中一遍遍地过着还会有什么因素影响着我飞回杭州,一旦旅客重新登机,那时任何的疏忽与闪失都将造成航班取消。【01:00】同公司最后一架飞往杭州的航班由于排序过于靠后终于也不得不宣布取消,至此唯有我们还在坚守。【01:15】旅客重新登机,不仅人数没少而且还多了很多伙伴(其它被取消航班的旅客改签至此),飞机几近满客。【02:10】等待了7小时后,我们终于冲上云霄。我知趣地没再做机长广播以免更加让人生厌。【04:10】飞机安全于杭州落地。这一天我们飞两段,执勤了14个小时。最后一段的飞行我没有感到任何疲倦,因为我知道机组的使命并未完成。虽然夜色已深,但这一路并不孤独:频率里的每个声音都能让我感受到空中的管制员从容淡定;夜空中的每一点闪烁都令我仿佛看到另一间驾驶舱内飞行员的严谨沉着;飞机脱离跑到后一眼便能望见引导车的守候;到位停稳时客梯车、摆渡车接驳依然准时无误;以及送我们回公寓的机组车师傅脸上还有着真诚的笑容。这大概就是熟睡的旅客所无法得见属于民航世界的另一番景象吧。【05:00】我躺在公寓的床上,透过窗帘的缝隙望着夜色里逐渐透露出的鱼肚白。尽管没有经过第三次的祈祷,我也感到之前所经历的一切宛如梦幻。延误时,在机上与旅客共处5个小时。在此之前对于我来说这是无法想象的且坚信不可完成的任务!而对于自己没有在等待之初就采取下客措施,对此我并不感到后悔与自责。在飞机上等待,我可以在旅客迷惘时第一时间向他们通报最新情况,可以在他们疲惫时递过一杯咖啡或盖上一条毛毯,可以在时间到来的第一刻带着他们冲上云霄。这些都是候机楼里等待所无法实现的。与此同时,我感受着旅客的焦虑,了解着他们的苦衷,这使我对相互理解又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个时刻,飞早班的机组想必已经开始起床准备了,不知道今天又有哪些经历与故事等待着他们。记录下这一切,也许只愿换回旅客的一份信任吧。
15
0 1950天前
4420
0.999... = 1 吗?此问题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网络社区里出现了无数多次,每次都能引来上百人激烈的争论,可谓是最经久不衰的老问题了。其实,在学术界里,这个问题也是出了名的争论热点。让我们来看看,数学家们都是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最简单的“证明”
最简单的证明是这样的:1/3 = 0.333...,两边同时乘以 3,1 = 0.999... 。1998 年,弗雷德·里奇曼(Fred Richman)在《数学杂志》(Mathematics Magazine)上的文章《0.999... 等于 1 吗?》中说到:“这个证明之所以如此具有说服力,要得益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第一步是对的,因为第一步的等式从小就是这么教的。”大卫·托(David Tall)教授也从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看了这个证明之后都会转而开始怀疑第一个等式的正确性。仔细想想你会发现,“1/3 等于 0.333…” 与 “1 等于 0.999…” 其实别无二致,它们同样令人难以接受。正如很多人会认为 “0.999… 只能越来越接近 1 而并不能精确地等于 1” 一样,“0.333… 无限接近但并不等于 1/3” 的争议依旧存在。问题并没有解决。
另一个充满争议的证明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在他的 《Everything and More》一书中介绍了另外一个著名的证明:
令 x = 0.999...
所以 10x = 9.999...
两式相减得 9x = 9
所以 x = 1
威廉·拜尔斯(William Byers)在《How Mathematicians Think》中评价这个证明:“0.999... 既可以代表把无限个分数加起来的过程,也可以代表这个过程的结果。许多学生仅仅把 0.999... 看作一个过程,但是 1 是一个数,过程怎么会等于一个数呢?这就是数学中的二义性⋯⋯他们并没有发现其实这个无限的过程可以理解成一个数。看了上面这个证明而相信等式成立的学生,可能还没有真正懂得无限小数的含义,更不用说理解这个等式的意义了。”
逐渐靠谱的证明
等比级数具有这么一个性质:如果 |r|
那么我们就又有了一个快速的证明:
这个证明最早出现在 1770 年大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的《代数的要素》(Elements of Algebra)中,不过当时他证明的是 10=9.999... 。
之后的数学课本中渐渐出现了更为形式化的极限证明:
1846 年,美国教科书《大学算术》(The University Arithmetic)里这么说:在 0.999... 里,每增加一个 9,它都离 1 更近。1895 年的另一本教科书《学校算术》(Arithmetic for School)则说:如果有非常多的 9,那么它和 1 就相差无几了。意外的是,这些“形象的说法”却适得其反,学生们常常以为 0.999... 本身其实是比 1 小的。
随着人们对实数更加深入的理解,0.999... = 1 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证明。1982 年,巴图(Robert. G. Bartle)和谢波特(D. R. Sherbert)在《实分析引论》(Introduction to Real Analysis)中给出了一个区间套的证明:给定一组区间套,则数轴上恰有一点包含在所有这些区间中;0.999... 对应于区间套[0, 1]、[0.9, 1]、[0.99, 1]、[0.999, 1] ... ,而所有这些区间的唯一交点就是 1,所以 0.999... = 1。
弗雷德·里奇曼的文章《0.999... 等于 1 吗?》里则用戴德金分割给出了一个证明:所有比 0.999... 小的有理数都比 1 小,而可以证明所有小于 1 的有理数总会在小数点后某处异于 0.999... (因而小于 0.999... ),这说明 0.999... 和 1 的戴德金分割是一模一样的集合,从而说明 0.999... = 1 。
格里菲思(H. B. Griffiths)和希尔顿(P. J. Hilton)在 1970 年出版的《A 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Classical Mathematics: A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中,用柯西序列给出了另一个证明。
从未停止过的讨论
尽管证明越来越完备,学生们的疑惑却从来没有因此减少。在品托(Pinto)和大卫·托教授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写到,当学生们用高等方法证明了这个等式之后,会大吃一惊地说,这不对呀,0.999… 显然应该比 1 小呀。
在互联网上,这个等式的魅力也依然不减。辩论 0.999… 是否等于 1 被讨论组 sci.math 评为“最受欢迎的运动”,各类问答网站中也总是会有网友激烈的讨论。 诺贝尔奖获者费曼(Richard Feynman)也用这个等式开过一句玩笑。有一次他说到:“如果让我背圆周率,那我背到小数点后 762 位,然后就说 99999 等等等,就不背了。”这句话背后有一个很奇怪的笑点:从 π 的小数点后 762 位开始,出现了连续的 6 个 9,偏偏在这里来一个“等等等”,就会给人感觉好像后面全是 9,这相当于把 π 变成了一个有限小数。此后,π 的小数点后 762 位就被戏称为了费曼点(Feynman Point)。作者:pondering 链接:https://www.guokr.com/article/19218/来源:果壳
4
0 1950天前
4567
原文转自:量子学派1 墨菲定律 一旦你担心考试遇到自己没复习的知识点,考题就总会考到,这就是高考“墨菲定律”。2波函数坍缩一名考场上的监考老师永远处于看你/不看你的叠加态,当你观察时,他会马上确定他是看你还是不看你。这就叫监考者的“波函数坍缩效应”。3波粒二象性选任意一个考生,他同时处于会/不会两种状态,你没有办法确定他具体状态,除非他开始答题。这叫考生的“会/不会二象性”。4测不准原理考试分数出来后,预期分数总与最终分数不符。这就是著名的分数“测不准原理”。5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刷题次数的递增,学生从每一遍刷题中所获得的有效知识越来越少。这被称为复习者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6帕累托定律对于一名考生来说,决定80%高考成绩的是20%的拉分知识点。这就叫分数的“帕累托定律”。7混沌理论在上百万高考大军中,只要提高1分,就可以干掉几千甚至几万考生。这种1分微小变化带来存亡根本差别的反应,叫作考场系统里的“分数混沌”。8爱因斯坦相对论进考场前,感觉时间慢得难耐;进考场后,感觉时间飞快流逝。这被称为“考场时间相对论”。9马太效应一个学霸,往往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简单、题量很少;反之,一个学渣则总是抱怨功课题量太大、难度太高。这种现象在校园里常有,叫作“学习的马太效应”。10凡勃伦效应一个录取分数越高的学校,越是受到考生的喜爱。这种考试现象叫“考勃伦效应”。11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高考越残酷,考生指望高考改变命运的感情就越强。这就是著名的“斯德哥尔摩高考综合症”。12领头羊效应一个优秀的学霸通常能带动周围的同学认真学习,一个学渣只能加强别的学渣。这是高考的“领头羊效应”。13熵增定律高考时,学渣将试卷从第一题翻看到最后一题,越看大脑越混乱。这就是“学渣熵增定律”。14黑洞无毛定理高考考生的世界只剩下分数、志愿、高校,其他的一切都消失了。这就是“考生无毛定理”。15达克效应高考结束后,88%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考试成绩高于平均水平。这就是著名的“成绩达克效应”。16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费米——狄拉克统计每一个分数都可以容纳很多考生,这是“玻色—爱因斯坦统计”;但每一个考生只能拥有一个高考分数,这是“费米—狄拉克统计”。17潘洛斯阶梯四年后你会发现,高考的分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明白人生走过的路并无高低,这就是高考的“潘洛斯阶梯”。
4
0 1951天前